0518-52003526
中新网杭州12月8日电(鲍梦妮)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,统计有着经济社会“晴雨表”“测量仪”之称。今年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颁布四十周年,又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,这让统计工作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。
在浙江的发展历程中,不论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渐起,还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萌芽,或是三个“一号工程”的号角声响,统计工作都为重要决策的出台提供了关键支撑,并为全国统计工作提质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。纵观《统计法》颁布以来的四十年求索,浙江统计为何总能走在前列?
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现场。 浙江省统计局供图
求真:求索数据、信息、规律之真
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,也是宏观调控和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真实性的高低,大到关乎国家形势研判,小到与每日菜价等衣食住行紧密相连。
何为“真”?其在于追求真实、准确的统计数据,快速、及时地提供反映焦点、难点、热点问题的信息,探究数据背后有经验性质的发展规律。
浙江省统计局工作人员回忆,早年还需拿着纸笔去摊位统计猪肉实际成交价,不免与摊主“磨”许久才能寻得实际成交最低价。“怎么砍了价却一斤肉都不买?不厚道。”许多摊主在了解统计工作之前,时常恼火。
实际上,“小”数字牵动“大”政策。摊主手中的计算器反映着价格指数的涨幅,进而牵动国家的宏观政策。向群众解释何为统计工作、为何统计,已是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家常便饭。
除向人民群众求“真”,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的关键还在于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意识,如实报送数据。近期,国家统计局印发《领导干部干预统计工作记录报告制度》,进一步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、统计报告、统计监督职权。
放眼浙江,近几年各县(市、区)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后都会收到浙江省统计局的一封信,“必须从上到下、自始至终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、弄虚作假,对‘数字上的腐败’实行零容忍”的背后,折射出浙江刀刃向内的勇气与坚守数据真实红线的决心。
例如针对“统计执法宽松软”情况,浙江对近年来3800余起统计违纪违法案件进行“回头看”;聚焦源头数据质量审核,其全面排查违规开展统计调查情况,防范“非法报表”;在普法立法方面,该省今年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统计法治学习376次,着力开展《浙江省统计条例》立法调研……
以法治为剑,拨开迷雾、去伪求真,浙江一次次于数据之海寻得规律之“明珠”,洞见未来。
求新:与时俱进作发展的“晴雨表”
在浙江宁波,参加过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张如定清楚记得,七十余年统计工具的“变迁史”。
据其描述,早年间需要用蜡纸印刷报表、打算盘汇总登记资料,后来光电扫描的报表因不能受潮、避免折痕而显得尤为“矜贵”。而今只需一台平板电脑,即可一键上报数据。
张如定绘制的人口普查手稿。 浙江省统计局供图
工具的更新换代也对统计员提出了多样要求。改革开放前后,统计员比拼的是挨家挨户走访的“脚力”、精细快速分报表的“手力”、精准无误打算盘的“脑力”。随着计算生产力的提升,统计工作的功力逐渐向挖掘数据之“新”转变。
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,近年浙江着力探索农业统计现代化改革,并被列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改革试点。据了解,通过将统计单位由村落改为农业经营主体、细化统计颗粒度后,当地农业相关数据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,且数据排列组合更为多样,有助于挖掘农业生产新情况。
在浙江省统计局原总统计师王美福看来,统计工作的“求新”之处不仅在于解放思想、敢于探索新方法,还在于为大局服务和政府决策服务,涵盖整体布局的方方面面。“在注重经济的同时,还应多研究与社会、人文相关的统计工作。”
如在生态省建设的指引下,浙江省统计局创新建立生态省建设指标;又如为助力城乡一体化改革,其创新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建设平台指标体系;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态势,该省率先建立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分类指标体系。此类颇具浙江特色的统计方法制度,已逐渐为其他省(市)所借鉴,于万千实践中证明其科学性。
数据是静态的历史,历史是动态的数据。与时俱进地反映发展趋势,浙江统计工作始终在路上。
求精:数字化改革助淘沙见金
在统计工作中,“同值可比性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准。
“通俗理解,统计的计算、分析标准和范围必须一致,不能你放大一点范围,我缩小部分范围。”王美福举例,经济统计中有“按不变价格计算”和“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增长”之分,由于存在价格因素的影响,两者不能混为一谈。
对于经济学家而言,不同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方式,可能导致同样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。与经济学密切相关的统计工作亦是如此,愈发要求精细、严谨。
求信息之真,既是求证,也是求精。茫茫数据、海海信息,浙江在20多年前就思考如何高效筛取所需内容。
彼时,浙江全省有两万余家企业。一家企业对应一张报表,两万余张报表聚集一处,不免难以着手。恰逢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,建立网上系统成为解题之关键。
2003年,杭州统计综合数据系统问世,集企业网上直报、信息发布、统计分析、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。杭州采取全市集中建库,按权限分级管理,市、县两级整体推进的方式管理统计业务,开全国统计工作网上直报之先河。
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,20多年来浙江省统计局不断扩大网上直报范围、升级改造该省统计主干网络、完善公共数据库建设,一以贯之地提高统计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能力。
统计大脑。 浙江省统计局供图
如今,数字化改革为浙江统计工作更添几分“智”力。收集了统计数据、部门数据、社会大数据和行为数据的“统计大脑+应用”,既是海量的统计数库,也是多维的统计智能工具箱。目前,其已打造共同富裕统计监测、碳排放智能统计核算、浙江民调在线、一体化统计监督等重大应用。
算法精准,于碳排放智能统计核算平台可见一斑。其中的“一键核算”算法基于碳质量平衡原理,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数据为基础,通过平台交换、大数据融合计算等方式打破数据孤岛,充分利用发改、电力等省级相关部门数据,实现跨部门分企业数据自动汇集和校核验证,确保核算基础数据客观准确。
此举也为各方降低了核算成本与时间,为浙江推进“双碳”、主管部门控碳、重点企业节能减碳提供精准统计服务。在大数据的快速响应下,每家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成本能从两三万元降至零元,核算时间也从两三个月缩短至“一键即时”。
画像精准,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迹可循。既往工作指明,“扩中”“提低”重点群体底数不清、特征不精准,往常的人工信息采集方式难以为继。
对此,浙江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依托,将人口、就业、社保等行政记录统一汇聚,并按统一标准和步骤进行清洗加工,通过搭建重点群体分类算法库,从群体规模、地区分布、年龄结构、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精准识别群体特征,着力构建重点群体“全息画像”,助力共同富裕政策制定、落实有数可依。
在舟山嵊泗县,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同富裕群体基础数据库是当地3万多户家庭、5万多个常住人口的精准画像。该县统计局推出的“民宿微管家”应用根据精准画像精准推送可享政策、可办事项,实现“政策找人、政策关联办事”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技术更迭与时代发展注定社会需求不断更新。不离其宗的是,统计一直以求真、求精、求新的准则瞭望社会的下一个风口,为科学决策亮起一盏“明灯”。(完)
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俄媒报道,当地时间12月8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,他将在2024年竞选总统。
“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。”
1952年10月7日,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市(现圣彼得堡市)一个工人家庭,父亲曾参军负伤,后在工厂工作,母亲干过各种杂工、看过大门,从二战期间残酷的列宁格勒围城中幸存下来。
资料图:普京与母亲的合影。图片来源: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
普京在列宁格勒长大,在老师的回忆里,他是个精力充沛、颇有潜力的孩子,“我发现他对语言有兴趣,掌握得很快。记忆力非常好,懂得随机应变。”
中学时代,受电影《盾与剑》的影响,普京产生了成为情报人员的想法。1970年,他如愿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学院,1975年毕业后,被分配到安全部门工作。
能将爱国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情报工作,深深吸引着普京。他从秘书处工作做起,随后在第一总局(对外情报总局)从事谍报工作。后来,因工作能力突出,被派往莫斯科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学习,为德国之行做准备。
前往德国之前,经朋友介绍,普京认识了柳德米拉。两人在1983年结婚,生下了女儿玛利亚和卡特琳娜。
1985年,普京被派往当时的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工作。对于自己的工作,普京表示,“工作很顺利,在国外工作期间能够升职一次很正常。我被两度提拔。”
1989年,柏林墙倒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夕,普京于1990年返回家乡,到母校任职。
忆起这些时光,普京说,“我当时很高兴来到列宁格勒大学的‘屋檐下’,希望写上一篇博士论文,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,或许还能留在大学工作。”
然而,不久后,普京就进入当时的列宁格勒市政府,后出任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、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等职务。1991年,普京向克格勃提交了辞职报告,结束了“特工”生涯。
普京和家人1996年前往莫斯科。他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,政治生涯从此启航。
在莫斯科,普京历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、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、联邦安全局局长、联邦安全会议秘书、联邦总理等。
世纪之交的1999年12月31日,普京受时任俄总统叶利钦邀请,出任代总统。2000年3月26日,普京正式当选总统,并于5月7日宣誓就职。
资料图:2000年,普京参加总统就职典礼仪式。图片来源: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
在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说中,普京说,“我们有共同的目标,希望我们的俄罗斯成为一个自由、繁荣、富裕、强大、文明的国家,一个其公民为之骄傲的国度、一个受到世界各国尊重的国家。”
此后,普京致力于带领俄罗斯走出社会经济危机,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,大力打击寡头。四年间,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(GDP)年均增长6.5%,外债占GDP百分比从50%下降到30%。经历过“休克”的俄罗斯走向复苏,民生福祉得到改善。
普京还开启了年度记者会的传统,并延续至今,仅少数年份未作安排。在动辄持续数小时的记者会上,他不间断地接受媒体和公众提问并作答,问题从经济内政到军事外交,贯穿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。
资料图:2021年12月,普京在持续近4小时的年度记者会上回答了55个问题,涉及俄罗斯内政、中俄关系、俄乌关系等。图片来源: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
首个任期结束后,普京又在2004年、2012年、2018年三度出任俄罗斯总统,掌舵这个横跨欧亚的北方大国。
期间,俄罗斯资源优势得到发挥,国家恢复对经济命脉的把控,逐渐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促进了经济发展。2005年,俄罗斯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,冬奥会、世界杯也相继在俄罗斯举办。
近年来,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。2012年,俄军现代化武器装备所占比例只有16%,2021年底,这一比例达到了71.2%。
资料图:2022年7月31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海军节阅兵式上发表讲话。
如今,北约东扩持续,俄罗斯面临战略空间挤压。乌克兰危机爆发和西方不断加码的对俄制裁,给俄罗斯持续带来压力。作为回应,普京签令,俄政府制定“不友好国家和地区”名单,限制与其的资金流动和能源供应。
谈及国际形势,普京多次公开批评美国为首的西方“傲慢”,谋求“霸权”。普京认为,多极化的国际关系体系正在形成,是不可逆的过程。
作为总统,普京十分看重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。十年来,他40多次同中国领导人会晤,一场场交流中,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擘画和战略引领下,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,务实合作持续扩大。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、北京冬奥会等中国举办的重要活动上,普京都应邀出席。
“俄中伙伴关系具有特殊性,始终建立在互信、尊重彼此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。”2023年,普京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署名文章,向中国人民致意。
严肃和不苟言笑的政客形象之外,普京的其他特质也经常吸引媒体的关注。
资料图:2010年,普京在参观圣彼得堡的一座体育休闲中心时参与训练。图片来源: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
他爱好运动,尤其是柔道和桑勃式摔跤,大学时代获得过桑勃式摔跤冠军,还是1974年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。“人应当保持灵活,有时可以让步,但前提是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。”普京在谈起练柔道的感悟时说。
他自曝60岁才开始学习滑冰和冰球,一直打到今天,“团队运动有趣、令人兴奋,能让人摆脱日常事务,获得真正的休息。”
资料图:冰球场上的普京。图片来源: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
普京还是摄影师镜头下的“硬汉”,骑马、打猎、坐潜艇、开赛车、在宗教节日时跳入冰水的画面为人津津乐道。
普京热爱飞行,他在森林火灾中驾驶飞机灭火,驾驶苏-27战斗机飞临车臣共和国视察,也曾驾驶图-160战略轰炸机飞行5小时……
普京的“铁汉”形象,与其“柔情”的一面相辅相成。
在一场帮助儿童实现心愿的活动中,一个双目失明小女孩的梦想成为记者,普京为此专门安排时间接受女孩的采访,耐心回答问题。
普京接受失明女孩采访。图片来源:俄新社报道截图
采访结束后,小女孩希望“看”一下普京长什么样,于是普京俯下身,让孩子抚摸他的脸,留下温馨一幕。
如今,这位被称为“俄罗斯最受尊敬的政治家”,将继续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。
咨询热线:0518-52003526
邮箱:52003526@msn.com
地址: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
关注一分购彩大厅~welcome获取更多有用资讯